十五夜望月节日由来,十五夜望月节日由来简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十五夜望月节日由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十五夜望月节日由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十五夜望月的来历和故事?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古老的中国诗歌,起源于唐代。据传,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王建在中秋之夜观赏明月时所写。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月圆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这首诗因其深情厚意和美妙的意境而广为流传,成为了中秋节赏月时的经典之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诗歌鉴赏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中秋节所作,诗人在中秋夜晚仰望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的前两句选取月光皎洁、栖鸦不惊、露湿桂花三个典型特征,写出了中秋的独特夜景。
后两句没有从正面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把诗人对月怀念友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蕴藉。
全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意境幽美,想象丰富,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委婉动人
十五夜望月背景?
十五夜望月的背景是诗人王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是什么意思?
十五夜望月是什么意思 :
望月:看月亮。
十五夜望月就是在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看月亮。
《十五夜望月》即《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拓展资料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今传刻本有:《王建诗集》10卷,南宋陈解元书棚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此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刊本校补排印。《王建诗集》8卷,明汲古阁刻本。《王建诗》8卷,《唐六名家集》本。《王司马集》8卷,清胡介祉刊本。《王建诗集》10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宫词》1卷,有单刻本及明顾起经注本。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
【参考资料】
来自头条百科:***s://***.baike***/wiki/十五夜望月王建/6782573?prd=result_list&view_id=136n34jzryk7b4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为怀念友人什么而作?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五夜望月节日由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十五夜望月节日由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1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