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风俗节日,卫辉风俗节日是哪一天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卫辉风俗节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卫辉风俗节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比干庙祭祖是几月几号?
农历的四月初四,纪念比干诞辰3108周年拜祖大典在我市比干庙隆重举行。
鼓乐齐鸣、热情涌动,古老的卫辉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迎宾道路两旁,祖地热情的乡亲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欢迎着海内外的林氏儿女回家谒祖。
十月2号
,和祖先的祭日。这五个节日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祭奠的节日。中国人从5000年的文化传统中历来重视对祖先的祭奠活动和祖先的思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年有五个祭祖的节日,分别是
客家人的祖上是河南人吗?
据历史资料记载,河南是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之一,从中原地区走出去的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客家人讲究根,所以才会来到河南来寻根。
但是为啥河南人要到山西大槐树寻根呢?不是说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而且河南是很多人的故乡吗?
关于此问题,我的浅见是:客家人其实是中华先民从古至今,从中原地区迁徒至世界各地的人。之所以自称客家人,原因也在于此。古代中原地区基本就是如今河南省及周边地区。这个迁徒时间非常漫长,据史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并且跟战乱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原战火连天,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南下。比如:晋代衣冠南渡、宋朝南渡等,反正跟战乱有很大关系。
还有其它一些例证:例如台湾的客家人自称“河洛人”、“河洛郎”,而且闽南话也叫“河洛话”;客家人的姓氏、民风民俗、节日庆典基本上都来源于中原、河洛地带;在广东的汉族三大民系中(客家、福佬、广府)也都有详细的史实记载,说明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原。所以说客家人总是到河南来寻根的缘故。
其实这个真的是人云亦云造成的一个说法,至使后人相信自己先祖就是山西大槐树下移的民,起的源。
说句撕心裂肉的话,实际上,很多人压根就没有老族谱。现在所谓的山西大槐树移民的家谱几乎全都是清朝乾隆以后修编的,即使有也在数百年的战乱饥荒中丢失殆尽了,也无从谈起祖宗是来自何方之谈了。宋之前,平民是不修族谱的,族谱只能是官方修订。到了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入驻中原,更不要说平民了,连官也很难去修订族谱了。直到清朝,在民间突然兴起建族谱之风,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祖源在哪?而从古时山西移民又多,也就人云亦云称也是***县大槐树下移的民。这种说法合情合理,也是慢慢形成了河南人大部分都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说法。
客家人大多是在金灭宋时南迁的***,那时的京城在河南开封一带,***有寻根祭祖的特性,所以客家人到河南寻根。
元末之际天下***,中原惨遭战祸,十室九空,而山西没有被战火波及,人口众多,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将山西的几十万人口陆续迁移至中原。其中重要的集散地在洪洞广济寺,出发时在一棵大槐树***,然后被迁移至中原各处。“问我祖先在何方,***大槐树。问我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所以现在河北河南山东等一大部分人的根在山西。
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融合在一起几千年的民族,除过这些还有因婚嫁、经商、逃荒等诸多方式移民至各个地域的中国人相当多,大家以后切莫有地域摸黑和攻击,就事论事,分清道理,说不定自己就是来自于某个地区……
不确定。目前有两种说法:
1、客家土著说:
客家是南迁***与zhi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dao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2、客家中原说:
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
客家人是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是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区居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广东本地的主要族群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
客家人的第一次南迁在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100万兵丁南戌五岭。秦亡后,中原秦兵就留在了当地,这是客家最早的先民吧。
第二次南迁发生西晋未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衣冠南渡。
第三次大规模南迁在唐朝末年,中原灾荒,战乱民不聊生。
第四次北宋末年,金人入侵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族百姓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
第五次南迁在明末清初。
第六次清咸丰、同治时期。
河南人为何迁往广东?
●黄河泛滥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公元300年前后)
●唐代安史之乱(公元755年-763年)
●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公元1126年)
●南宋末年蒙古南侵(公元1235年)
岭南的客家人、潮汕人大部分是河南人后裔。一年一度的岭南人(包括粤港澳台人)到中原河南寻根和祭祖活动,一年比一年盛大,因为他们的祖先是真正的河南人。就连著名武侠***家金庸先生也公开说过“我是河南人!”金庸祖籍河南汝阳,今属汝州市。
中原人迁往闽粤主要原因,是战乱和自然灾害。魏晋南北朝和北宋末年,是我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迁移时期,也是河南人口大迁徙主要时期。
岭南人寻根河南 一年热过一年
今年4月,广东省梅州市***陈建青赴河南长葛陈寔陵园寻根拜祖。期间,陈建青一行参观了陈寔陵园的概貌,并进行了庄重的祭祖典礼,同时表达了重建颍川祠堂的期待。陈寔是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著名学者,官至大将军,封颍川侯。他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他去世时,蔡邕为其撰写碑文,范晔《后汉书》为其立传。著名的“梁上君子”一词即典出陈寔。相传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做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其实,他并不是第一位到河南寻根问祖的广东人。
2007年4月13日,广东省连平县廖氏联谊会受世界廖氏宗亲总会会长泽云宗长邀请,以振南宗亲为团长组成28人代表团,赴河南唐河县湖阳镇寻根祭祖。代表团成员全程参加了唐河县湖阳镇世界廖氏总会主办的“2007湖阳镇农民文化艺术节暨蓼王庙会开幕式”。世界各地廖氏宗亲代表举行了拜祭始祖叔安公仪式。据《汉书地理志》载,古蓼国在唐河县南40公里湖阳镇,东依蓼山,南傍蓼阳河。蓼王庙旧址位于蓼山顶,四合院,石砌墙,石板坡面,整个建筑无木料,建于春秋时期,是为纪念追随大禹时代疏洪治水有功的蓼王叔安而修建的。公元前639年,蓼被楚所灭,蓼氏后人举族外迁,在安丰、固始等地建立了多个蓼国,姓氏演变为廖姓。2010年3月,河南巩义与广东新会两市筹划开发寻根旅游。“河南巩义是北宋辉煌的见证地,而广东新会是南宋灭亡地,两者关系密切,豫粤两地都散居着众多的皇族后裔,两地可以充分利用北宋皇陵文化和新会崖门海战文化,举办赵氏宗亲拜祖垦亲大会和寻根民间活动等。”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局局长赵新海表示,目前在广东的赵氏约有1千万人口,吸引广东的赵氏宗亲前来巩义宋陵拜祖恳亲、寻根等,再把河南的赵氏宗亲引导到广东新会崖门寻南宋遗风,两地发展寻根旅游前景十分广阔。魏晋南北朝和北宋:两次河南人大迁徙中原人迁往闽粤主要原因,是战乱和自然灾害。魏晋南北朝和北宋末年,是我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迁移时期,也是河南人口大迁徙主要时期。第一次人口大迁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魏晋南北朝人口大流徙,时间之长、人数之多、地域范围之广,为我国历史上之稀见。这一时期长达400年之久,经过了“三国纷争”、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等等,加上水、旱、虫、瘟等自然灾害影响,使北方人口锐减。这一时期,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长期处于战争混乱,聚居西北的少数民族,乘机内迁山西、河南等地。古代河南人为了避乱,人民自发迁徙,或统治阶级为了少数集团利益而强制人民迁徙。迁移方向,以南迁为主,大多定居在江淮地区,相当部分在长江以南。其数量约有70万-80万人。因此,从河南等中原地区南迁闽粤的***,大部分也是从这个时期南迁的。从迁移人口构成看,一部分是上层统治阶级。这些人大都有知识、有财富,有治国经验;一部分是劳动人民中生产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其中相当部分为青壮年劳动者。这些人的南迁,对南方经济的发展起着主要作用。第二次人口大迁移时期是北宋(公元960-1127年)末年。黄河流域继中唐、五代以来大动荡之后,又遭金蒙等少数民族的侵扰,黄河流域河南等地,成为金蒙必争地区,频繁的战乱,使河南各地大片的良田沃土荒废。“自南宋蒙古人灭金之后,有些人为了不愿在蒙古人统治下生活,就渡海避乱;有的为台风所飘,而到台湾,各自选择居住地方,安居下来……但他们还保留下来自己的语言没有改变”。台湾高绪观先生所著《台湾人的根———八闽全鉴》中记述:台湾人文礼俗源于中土,相袭八闽,举几信神拜佛,敬天祭祀。婚丧喜庆,衣冠礼乐,四时年节,以及习俗人情,皆是祖宗流传而来的”。“金军大举迫宋,汴京陷落”。京城开封的官僚、地主、商人及广大人民相继南逃,随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人民也相继南迁,就形成了继“永嘉之乱”后,我国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迁移。此外,自然灾害对人口分布与迁徙影响也极大。据统计,秦汉时,黄河平均每20年决口泛滥一次,三国至五代时,每10年泛滥一次。北宋时每一年泛滥一次。元、明、清时增加到4—7个月发生一次。北洋军阀和***统治时期,平均3个月左右发生一次。建国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泛滥改道1500多次,在河南决口达900多次。黄河泛滥改道迫使人民外迁。频繁的战乱,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加上自然灾害影响,构成了古代河南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各大姓氏发源地】韩、高、冯、郑姓———河南省郑州新郑市雷、郭姓———河南省郑州登封市文、许、钟、方姓———河南省许昌市陈、胡、田、夏、龙、邱姓(其中陈姓为广东第一大姓)———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于姓———河南省周口市沁阳市袁姓———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尹姓———河南省周口市宜阳市宋、汤、荣、戴、武姓———河南省商丘市文、张、孙、孟姓(其中张姓为广东第四大姓)———河南省濮阳市范、顾姓———河南省濮阳范县段、龚、侯姓———河南省新乡辉县市陆姓———河南省洛阳嵩县刘姓(广东第七大姓)———河南省洛阳堰师市方、夏、吴姓(其中吴姓为广东第八大姓)———河南禹州市林姓(广东第六大姓)———河南卫辉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卫辉风俗节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卫辉风俗节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2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