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节日文化,节日文化寻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寻节日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寻节日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读书节?
为了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值此端午节到来之际,太阳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读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诗词情浓,欢乐端午”的校园文化氛围。
节日讲坛“话”端午
瞧,端午节小讲堂开讲啦!班上的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小讲堂大舞台,三言两语话端午,一字一句总关情。同学们一起兴趣十足地观看了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视频,并且讲解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寻经问典“读”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也被叫做诗人节,同学们从书写诗词内容中来了解端午文化,通过诵读古诗词来理解端午传统文化。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品读古诗,感受古人带来的端午情结。
众里寻她千百回灯火阑珊处什么季节?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的节日是中国的元宵节。摘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扩展资料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诉说的是一个英雄的悲伤之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有三条途径:一是阅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是阅读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是二十五史;三是阅读《红楼梦》。第一条路径太过繁难,第二条路径工程浩大,只有第三条路生动直观。并且也只有第三条路自带免疫基因,也就是说《红楼梦》不止生动直观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启动了自检和杀毒功能,表现了鲜明的叛逆倾向,在传统文化和反叛传统之间形成强大张力,便于今人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当然读懂《红楼梦》亦非易事。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也可以看看马瑞芳、刘心武的讲座。
我举例来说明一下怎样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自2006年开始接触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师从我国传统服饰界泰斗黄能馥先生,黄先生的老师是沈从文,呵呵,按照辈分来说我算是沈从文的徒孙了。因为我和黄先生均住在北京的望京,我几乎每周会去黄先生家两次,上门学习明清服饰文化。自2006年起,我陆陆续续开始购买明清的宫廷丝织品,每次去黄先生家,会带着购买的丝织品请他品鉴和解答。黄先生是那种具备老一代文化素养的教授,平时温文尔雅,谦虚和蔼,每次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必做到知无不言。就这样经过了近十年的学习和收藏,本人在黄先生的鼓励下,写完了一本关于清代服饰的书籍—《清代官补》,这也算是我送给恩师的最好的礼物了。
回想起这十余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认为有两件事情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找对好老师,有人领路的话事半功倍;其次一定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在传统文化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精髓,也是彰显大国文化和民族自信的源泉,我相信只要坚持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收获满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寻节日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寻节日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2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