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腰鼓的由来简介,传统节日腰鼓的由来简介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节日腰鼓的由来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传统节日腰鼓的由来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腰鼓的起源和象征意义?
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生活的丰富。 腰鼓中安塞腰鼓最有名: 安塞腰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它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
腰鼓象征着黄土高原上拥有强建、旺盛、磅礴的生命力的新一代年轻人。
安塞腰鼓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色文化艺术形式?
安塞腰鼓是我国陕北地区的特色文化艺术形式。
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2006年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由来已久,据说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他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融为一体,用鼓,锣,唢呐等伴奏,主要通过表演者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强劲有力的击鼓技巧来体现美。
腰鼓不仅承载着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瑶鼓的由来?
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古时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
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多以燕脂木制作,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
在瑶族的民间舞蹈中,《长鼓舞》是最为著名的。舞蹈者将鼓斜挂腰侧,双手拍击,或左手执鼓中部,用右手拍击,边击边舞,长鼓既是伴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瑶族村寨,每年逢10月16日这天,人们便会如醉如痴地跳起长鼓舞。
长鼓瑶语称“播公”,其历史悠久。南宋绍兴二年(1132)五月三日颁发的《十二姓瑶人进山榜文》载:“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琵琶吹唱。”据此已有800多年历史。传说瑶族始祖盘瓠上山打猎,与一野牛搏斗时跌落悬崖,死在一棵树权上。人们便挖空树心,剥下牛皮蒙成长鼓,日夜敲打以祭盘王。
长鼓按其形状分小、中、大三种。小长鼓亦称短鼓,长约70-90厘米,鼓腰直径为4-6厘米,两端鼓面直径为8-10厘米;中长鼓亦称长腰鼓或黄泥鼓,长约110~150厘米,鼓腰直径约15~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25~30厘米;大长鼓亦称赛鼓,长约180~240厘米,鼓腰直径约20~2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30~50厘米。无论哪种长鼓,均由木质松软的树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涂上油漆,绘上龙凤图案。
解放前,民间对各型***的俗称有哪些?
由于在解放前,大量各式***流入中国,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武器的型号,于是就形成了很多有趣的外号和俗称,便于记忆,同时也很好的反映了这些武器的一些特点,接下来就按照类别来介绍一部分比较有名的***。
***。***中最有名的当属毛瑟***了,比如“20响”“大肚匣子”“镜面匣子”“盒子炮”等等,这都是对不同型号的毛瑟***的称呼。“20响”“大肚匣子”指的是长弹匣版毛瑟***,“镜面匣子”指的是外表光滑的西班牙版毛瑟***。再比如,柯尔特***由于飞马的商标得名马牌撸子,日式南部***由于枪套像龟壳被称为王八盒子。
机枪。著名的ZB26式机枪,由于其产地是捷克,因此被简称为捷克式机枪,日式大正十一年式机枪由于枪托是歪的,所以被称为“歪把子”,日式***重机枪,由于外部布满散热片,而且枪管较为突出,被称之为“鸡腿脖子”苏制DP机枪,由于巨大的弹盘,被称之为是轮盘式机枪。这些形容都很好的反映了这些机枪的特点,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而冲锋枪中,MP18由于其密布的散热孔,被称为“花机关”
***。著名的汉阳造***中,初期型号由于为了避免炸膛,所以枪管外又加了一层套筒,故被称为老套筒。日式三八式***由于巨大的防尘盖,被称为三八大盖。美制M1917***,由于外观和中正式较为相似,加上是美国产品,被称为“花旗中正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节日腰鼓的由来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节日腰鼓的由来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2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