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意义不是为了礼物,节日的意义不是为了礼物而是为了仪式感原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节日的意义不是为了礼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节日的意义不是为了礼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节的时候,单位为什么发实物而不是现金呢?
面子问题。买成东西好看。
发200块钱什么都不是。但买成东西就一大推。一大袋面粉,一大袋大米,或者20斤猪肉。
另外好多保健品华而不实,卖的就是包装。本来值不了几个钱的东西经过精美包装就成了“奢侈品”,比如说名贵烟酒,“华子”成本三块,卖60。“台子”成本十块,卖3000。这都是人民群众缺乏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的表现。
***如单位***购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作为***,那么可议价空间就大了,幕后工作人员油水大大滴。
其实最实用的做法就是直接发钱。个人按照个人的需求***购。需要什么买什么。还可以网购,快递员直接送家里,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 。
直接发东西华而不实,肥了***购员,自己还得把东西带回家,值不了几个钱的东西还得打车带走,然后自己搬上楼,严重怀疑不够打车费。
每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单位都或多或少的发些东西,有的时候是各类干果,有的时候是米面粮油,还有的时候就发副对联和窗花什么的,每当这个收获最多的就是单位同事的各种吐槽,为啥总发些我用不上的东西,特别是一家人都是国企职工的,发的米面粮油一年到头都吃不完,还占地方,有的时候时间久了还坏掉了。
当时,我和题主的感受一模一样,离家远,没有车,往家里大包小包地搬米面粮油,特别费劲,每次都和单位有车的同事说好话,让他帮忙送回家,所以,我特别希望单位能够不发东西,给我发钱。
但是,站在单位的角度来看,其实在过年前,给员工发实物礼品的性价比是最高的,试问下,单位为啥会给企业员工发东西?目的就是想要不断增强单位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那有人说,直接发钱,不是更能增强这一点吗?但是,你得考虑企业的成本吧。钱,这个东西,发少了,根本激不起员工任何的兴趣,弄不好的话,反而收到的却是反效果,发多了,员工确实高兴,但是一年发多,年年发的必须要比今年多,最起码是持平吧,要不然员工得炸庙了,会有更多的不稳定因素。那么,企业的成本会逐年增加,当企业困难的时候,那么真就不堪重负了。
发东西,这就不一样了。就好比你过年要回丈母家或者婆婆家里,你篼里揣2000钱,和你花500块钱,买的大包小包的拎过去,哪一个更有感觉呢?肯定是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更直观,更能体现你孝心吧,这样你还不多花钱,免得自己负担不起,所以,单位发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是500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总比手机里面发来的数据更有感觉吧,如果企业效益好,可以买点好的,多买一些,如果企业效益不好,可以选择买便宜的东西,多买一些,完全是“近可攻,退可守”,主动权在企业手里,至于发东西后,员工的各种吐槽,其实不管你发什么,即使你发1万块钱,还是有人照样吐槽,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满意的。
况且,现在很多企业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发钱,毕竟,如果发钱的话,变数太多,更容易滋生***,所以,我觉得,单位能发东西,就不错了,发给你,你就收着吧,这样的话,你也省的买米面粮油了,毕竟,如果单位不发,你还不是一样要花钱买。
特殊节日从没有问候与代表的心意的东西,你说这是什么感情?
特殊节日没有问候可能不一定代表没感情。不宜以偏概全。
有一种可能,是缺乏生活的仪式感。其他方面要综合考虑,如果平时都很好,特殊节日不问候也不一定就代表感情不到位。完全可以通过沟通来希望对方有所改善。如果平时就对对方漠不关心,那说明感情可能出现问题。
当然,时间久了,爱情都会不如当时新鲜,会演变成亲人的感觉。虽然少了甜言蜜语,少了浪漫惊喜,但只要互相关爱,感情还是会细水长流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节日的意义不是为了礼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节日的意义不是为了礼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2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