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族节日风俗,苗族族节日风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苗族族节日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苗族族节日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苗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1、饮食习俗:苗族人喜欢吃油茶,就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加水煮成的茶通常用来待客,客人如果不喝,会被视为看不起主人。除了油茶,他们还很喜欢吃泥鳅。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苗族人农历过年的时候也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2、服饰习俗:就男性的服饰来说,苗族的男性老人一般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中年人和青年人则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妇女则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头上还带着女头帕,这个帕子有一丈多长,颜色有青、蓝两种。除此之外,苗族妇女还会戴一些首饰,造型精美。
3、住方面的习俗,苗族多是聚族而居,大多数住在山区,多为吊脚楼。吊脚一般有两至三间屋,吊脚楼上层住人,下层则用来贮藏粮食以及存放杂物。但也有小部分住在平旷的地方
苗族自治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民族节日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⒈农事活动节庆;
⒉物质交流节庆;
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⒋祭祀性节庆;
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苗族的习俗吃油茶,吃山泥鳅,住吊脚楼,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女戴头帕等。
1.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苗族妇女擅长纺织、 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2. 苗族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嗜酸辣咸,好烟酒茶。
苗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风俗习惯:
吃 1.吃油茶。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旧时苗族人民相信鬼神,相传会使用巫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苗族族节日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苗族族节日风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