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意义,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意义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禁忌?
1、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2、端午节的禁忌
1、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即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这五种动物,再用五根***于五毒之上,寓意五毒物被刺,不能横行了。在衣饰上绣画五毒图案,也有驱除、预防蛇虫咬人之意。
2、忌游泳
在许多地方,还有着告诫不要游泳的习俗。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还祭祀忠臣伍子婿、孝女曹娥等,有一些地方更有祭奠“溺死鬼”的说法。所以人们认为端午节当天下水游泳有可能遭遇鬼祟。
3、忌恶日
由于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所以这一天应以除瘟、驱邪、求吉祥为主,不能做一些大事。比如类似古代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五月到官,至免不迁”,即五月初五上任当官,得不到升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即五月初五动土盖房,会使家人秃头谢顶。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对后世的启迪?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的世俗民风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1、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龙升天的节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2、清明节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_a***_]、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意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