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的由来,节日的来源和意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节日习俗的由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节日习俗的由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风俗包括哪些内容?
1、赛龙舟: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在中国南方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力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2、猜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将谜语写在纸条上,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3、贴春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女漂亮的红春联,辞旧迎新,增加节日的气氛。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的美好愿望。
4、踩高跷:俗称缚柴脚,在特殊节日中由舞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
5、舞狮: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犯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估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中国的民风民俗有: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祭扫、踏青;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
1、除夕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4、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
(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
(2)共商业民俗 (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
(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游艺民俗 (游戏、竞技、社火等***方面)
人们为什么要过节?
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天、地、人这三者既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又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随着阴阳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三者都在变化,二十四节气就是这个变化中的各个节点。每当节气更替的时候,天、地、人所表现的“相”都有所[_a***_],对于人而言,遇到节气更替之时日,人体就会产生很多不适应,有的人表现轻微,有的人表现严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节气更替的时间正是阴阳二气不协调的时候,就会导致人体不能很快适应。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暂停劳作,注意休息,改变饮食。只有休息好,把饮食调节好,才能让身体逐步顺利地适应下个节气,这便是过节休息的最初原因。
在过节休息的过程中,为了打消时光,陶冶情志,不同地域的人们便会聚在一些举行一些不同的集体***活动,当然所有的集体活动都围绕每个不同节气而举行的,这样逐步发展,便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风俗习惯,这也是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块内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节日习俗的由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节日习俗的由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