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特色课系列,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的意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节日文化特色课系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节日文化特色课系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身边有什么样的节日风俗或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呢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五个非物质文化节日是?
1、春节
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人们俗称过年。过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春节的渊源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在继承和发展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除旧布新、驱邪、祭祖、纳福祈年。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清明节
清明时节,也叫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等,这一节在仲春暮春之际。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是扫墓祭祖和郊游。
3、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这一天人们要吃粽子,举行划龙舟,纪念屈原等活动。
4、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于唐朝初年开始,在宋朝得到盛行,到明清之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5、中元节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
1、春节:新年,是一年之岁首。春节民俗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3、端午节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4、七夕节
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中秋节:
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_a***_]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2006年5月20日,***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节日文化特色课系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节日文化特色课系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4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