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风俗习惯节日素材,傣族节日风俗资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傣族风俗习惯节日素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傣族风俗习惯节日素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傣族有哪些习俗?
1、讲究礼仪: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也不要讲脏话。
2、饮食:傣族的主食是大米。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煮现吃。
3、泼水节: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风俗习惯:
2、饮食方面,傣族喜欢吃竹筒饭、喝普洱茶。
3、服饰方面,傣族女孩们把黑色和明亮的发髻放在头后,在紧身上衣和花裙子之间系上银色腰带,傣族男人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4、在宗教上,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5、在食物选择上,傣族喜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
傣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
傣族火把节的风俗?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三天。傣族是泼水节。
火把节的习俗:“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这一天夜幕降临时,***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傣族有什么奇特的东西?
傣族有很多特色的东西:
1、服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纹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2、饮食: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叶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即可进食。肉类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鸡、烧鸡,喜欢吃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常吃的蔬菜有***、萝卜、笋和豆类。
3、建筑: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拾级登楼,有走廊、晾台,可以晾物、纳凉。
4、节日: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傣族风俗习惯节日素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傣族风俗习惯节日素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4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