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祝福禁发,西方节日祝福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方节日祝福禁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西方节日祝福禁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吴三桂是卖国贼吗?李鸿章呢?
首先为提问者喝彩。
吴三桂和李鸿章这两个人物在清朝正好处于一前一后位置。这两个人既个性鲜明又同样非常具有争议。
我们先来看一看吴三桂。
吴三桂,明末辽东人祖籍江苏,他的父亲就是明朝末年非常有名的锦州总兵吴襄。吴三桂少年英勇,在关宁铁骑中很快就出类拔萃,到了明朝崇祯年间,吴三桂获封为辽东总兵。崇祯皇帝将最重要的险隘山海关交给吴三桂来把守,可见吴三桂的能力是获得大明朝上下一致认可的。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搞笑,闯王李自成攻进北京,灭亡了明朝的正统朝廷。华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改朝换代的时代,可惜李自成和吴三桂两个人似乎就是不来电。本来已经谈好的安置条件,后来又因为李自成在北京大肆***,最终惹恼了吴三桂。终于在1644年吴三桂降清,引满清铁骑杀入山海关,从此华夏变色。
但是此时大家可以重点看一下吴三桂的立场,吴山桂引满清入关之时,崇祯皇帝已死,明朝正统暂时处于混乱的状态,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处于李自成的统治之下。吴三桂身为明臣,打出的旗号是请清军入关帮助他一起平叛,恢复大明的统治,所以此时的吴三桂不是卖国贼!
历史继续向前推转,随着满清逐渐对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越来越巩固,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前明旧部将领越来越多的被裹挟进来,清庭逼迫他们向东南和西南边疆地区禁发,最终吴三桂在缅甸地区角死了明末永历皇。此时的吴三桂无论如何辩解,他已经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大明,同时背叛了自己的民族-汉族。
我们再来看看提问者问的第二个人物李鸿章。
相比于上一个人物吴三桂来说,李鸿章的生平就更加为我们所熟知了。
李鸿章崛起于行伍之间,文武兼修,可说是晚清一代名臣。他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他主动参与了洋务运动,在中国由中古时代向近现代转化的过程中,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是我的观点。
吴三桂和李鸿章都不是卖国贼!
1、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
顾炎武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起。公天下早就已经变成了家天下。国家早就是属于某个人的。秦朝中的三公九卿中九卿里的某些官位就是专门服务于皇室的。如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地泽之税”。臣子早就成为了皇室的奴才,并不是从清朝开始臣子才是皇室的奴才。从秦到明,这么多朝代灭亡,它们只是易姓改号,姓朱的不适合管理国家倒台了爱新觉罗上台,中国还是中国,只是换了坐天下的人而已。什么是亡天下?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小鬼子想亡我中华灭我种族的时候,这就是亡天下!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吴三桂只是朱家的叛徒
判断和定性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用简单的来评判,需要全面客观的了解这个人物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先介绍一下该人物的简历: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吴三桂还在平定叛乱,镇守云贵时,对当地经济客观的讲,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当然,助清入关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个人觉得,倒也谈不上是卖国贼。
李鸿章更和卖国贼扯不上关系,是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造就的一个历史风云人物,客观的讲,其领导的洋务运动对当时的孱弱的国家还是带来了些帮助!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吴三桂是卖国贼。原因是:
1、放清军入关-不管什么原因,在当时放清军入关都是错误的,因为清军是外族,在当时放清军入关就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对日本的不抵抗,放弃东北一样。
2、***了永历帝朱由榔,不管什么原因,这个污点是洗不掉的,仅仅从这2点就可以说他是卖国贼。
李鸿章我觉得只是有些误国,但是卖国贼倒不至于。原因是:
1、他只是清朝的一个大臣,并没有最终的决定权。
2、他本人当时已经认识到清朝的国势衰弱,军事力量薄弱,所以他要求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对军队进行近代化管理,修建火车等,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他渴望国家富强,军队威武。但是对于一些大的事情,比如在慈禧过寿时由于经费紧张而把海军军费直接挪用了,等等,这些事情是他做不了主的。
3、后来在每次战争战败后,慈禧委托他去和洋人进行的一系列谈判,如果不是他据理力争,那么清朝遭受的损失会更大,从以上这些方面来讲,李鸿章不是卖国贼。
都不是。
后来的人们,总爱用演义的眼光回看历史人物和***,然后再联想一番——如果当初那个谁不那么做,后来也不至于发生那样的事,然后我们现在的世界也许不是这个情况。
确实,很多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果发生改变,能完全扭转世界历史的走向,但讨论那个改变显然无意义。另一方面,很少有人真愿意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那种艰难。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大顺军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保卫京师。
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也自缢景山老歪脖子树。
彼时,吴三桂前有刚攻进北京的大顺军,后有虎视眈眈的八旗军,左右为难。
后李自成多次派出使者招降吴三桂,吴三桂不置可否。他为什么不能轻易投降呢?
如果说吴三桂是卖国贼,他卖的是哪个国呢?当时并没有“中国”这个整体概念,他的国就是“大明”。不图复国,投降大顺才是卖国。
今人都了解到、感受到后来满清入关的切肤之痛,但彼时的人可不了解。他只知道投降大顺后,守得住守不住山海关,他都是一个短时间内改旗易帜的卖国贼。所以他不能轻易答应改投大顺。
而大顺也不争气,紧要关头,刘宗敏这样的土鳖将帅,见到陈圆圆,管不住自己裤腰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方节日祝福禁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方节日祝福禁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5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