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节日,跨文化视角下的节日教学设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跨文化视角下的节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跨文化视角下的节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万圣节的东西方文化的体现?
上海万圣节的东西方文化
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在万圣节这个传统的西方节日中,上海人将自己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庆祝方式。例如,以中国传统服饰为基础进行万圣节化妆,或是将中国传统元素与万圣节装饰相结合,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碰撞。
2. 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上海的万圣节庆祝活动为本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西方文化的机会。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人们可以拓展视野,增强对世界各地文化的了解,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3. 文化自信的体现
上海万圣节是一个具有浓厚东西方文化融合特色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东西方文化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南瓜灯:南瓜灯是万圣节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它源于西方的传统文化。在上海的万圣节活动中,南瓜灯被广泛使用,成为了节日的重要装饰之一。
化妆舞会:化妆舞会是万圣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上海的万圣节活动中,人们会化妆成各种各样的角色,如鬼怪、吸血鬼、女巫等,参加化妆舞会。
糖果:在西方文化中,万圣节是孩子们讨要糖果的节日。在上海的万圣节活动中,糖果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人们会向孩子们分发糖果,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
鬼屋:鬼屋是万圣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上海的万圣节活动中,一些商场和游乐园会设置鬼屋,让人们体验恐怖和***的感觉。
中国元素:在上海的万圣节活动中,也融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如中国传统的鬼怪形象、中国风的服装和装饰等。这些中国元素的融入,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总的来说,上海万圣节是一个具有浓厚东西方文化融合特色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东西方文化的体现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节日氛围。
跨新年介绍?
1、跨年夜是西方国家的一个节日,公历每年的12月31日晚上就是跨年夜,第二天是元旦;就好比同我国的传统节日一样,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就是大年夜,第二天正月初一是春节。
2、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3、元旦前日是元旦前一天,不少地区均有于元旦前日举行迎接新年的活动,而由横跨元旦前日至元旦的庆祝活动称为元旦倒数或跨年。格里历的除夕是在12月31日,农历除夕则在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元旦前日指西历12月31日(即一年的最后一天)至元旦的各种活动。近年来流行于此时进行节日倒数,以庆祝新的一年的来临。
夸行年介绍,如果是在单位一般都是全体员工聚在一起,举行一个跨年晚会活动,活动开始有主办人介绍一年来的总结和新一年的主要任务与目标,再说新年祝福员的话。下面就是综艺节目活动,让大家快乐放松一晚,从这一年最后一天的12点到新一年的1点,可以在这个时段做一些有惊喜的游戏,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其实这个跨年是西方国家的节日,作为中国人还是过我们自己的春节最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跨文化视角下的节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跨文化视角下的节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5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