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节日吃面条的风俗,白族节日吃面条的风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族节日吃面条的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白族节日吃面条的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月三吃面条有什么讲究?
没讲究。3月3是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但是不是白族的节日,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同时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现在谁知道上世纪20年代过年老百姓吃什么?
百年前老百姓过年吃什么,没见过。
但听父母讲过,因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人。如大哥,大姐健在,那可是百岁老人了。
那时我们家在都市里算是中等偏下的阶层,过日子有一定代表性。
首先是哥哥姐姐们(因为三十年后才有我)最盼过年。因为平时粗茶淡饭的,更添不了新衣和多一点零花钱。
所以总希望春节早一点来到,越是盼日子越是过的慢。度日如年,恐怕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好不容易把年盼到了,父母却是在那盘算怎样用有限的钱,过好这个年。
在昆明过年首当其冲的是考虑买些什么菜。肉是主打食材了,一般是买一点排骨用来做汤,多是煮山药。买几两里肉做个小炒,五花肉的份量多一点,因要做千张肉,粉蒸肉,酥肉。鱼虾是少不了的,还好,守着个滇池,也贵不到那。糖醋鱼,炒干虾是一定要有。清汤鸡,火腿也要有的。
再就是大***,豆腐,折耳根,蒜苔等。
还有饵块,米线,卷粉,百酒都得有。因为初一后去公园玩回来,天气又热,多不做饭了,就吃这些玩意。以前云南人过年是不吃饺子的,但在后面的几天内,会吃一次面条加馄饨(我们叫饺面)。
晚上都是要去戏院看大戏的!
我的父亲出生于民国元年,据他讲小时候过年可以吃蒸笼格子(蒸肉),另外煨一罐子肉用土盆装着,爷爷是唱皮影戏的,从汉江走300多里水路到汉口,称自行车叫“羊驴子”,听父亲说,爷爷每一年下汉口都要带一些干鱼回去,好像还买了个马灯,那时候我们当地没有大鱼(可能是因为还没有孵化技术的缘故),野生鱼比现在多。不会有牛肉吃,集市上没有卖牛肉的,因为牛都是耕牛,只有病死的牛或者老死的牛才可能用来吃肉。1958年之前我们那里树大林密(1958年大办钢铁的时候都毁掉了),49年以前我们那里赶山的多(就是几个人合起来打猎,把野生动物赶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用土铳打),所以我猜想那时候过年的餐桌上应该有野味。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我爷爷是民国23年去世的,之后我父亲就给东家扛活,据他讲每年农忙的时候吃肉比过年吃肉多,因为自己很难每年杀一头猪,因为东家(地主)都要比大方,谁大方谁就能请到人,谁抠门就没有人给他扛活,不容易请到人,所以有些东家农忙前都要喂几头猪,煮几缸酒,农忙的时候活很累,所以酒肉管够,有的东家很厚道,如果谁家里没有杀年猪,东家会送一块肉,为的也是第2年好请人。60年代饿肚子的时候,父亲常讲这些。
谢邀:大理洱源,从没大的自然灾害。下雨不会淹,天干不缺水。四季如春,古时有种一年庄稼夠吃三年之说。过年过节,一般都是有鱼有鸡有肉。像清明节,四百多年前,古人清明节上坟,(贫者携鸡一只,富者携猪一头,上山宰而炎食之)。徐霞客游记有记录。上坟都杀鸡杀猪,何况过年?哦,也记载了白族人吃火烧🔥猪肉(生皮)年代。
痴长六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族节日吃面条的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族节日吃面条的风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5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