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中的法律风俗,西方节日中的法律风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方节日中的法律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西方节日中的法律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知道多少西方国家的节日?
1.在我们中国传统节日很多,在西方也有很多类似的节日,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独具特色和传统节日,可能庆祝节日的方式有所不同,表达的都是一样的心情,我所知道西方的节日寥寥无几,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
2.二月十四情人节,这个情人节就是西方情人节,当然中国人现在也庆祝这个情人节,买上心形巧克力,手捧鲜花,送给自己最爱的人,也有很多人在这一天求婚,表达自己的爱意。
3.愚人节也是西方传统节日,这一天大家可以相互开玩笑,愚弄别人,中国人在这一天做同样的事,也不知道起源哪里。
4.类似于这样的节日还有很多,我们知道的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这些都是在西方比较隆重的节日算是国家国定假期。你们还知道哪些,可以一起分享一下。
西方的鬼节是几月几号?
西方鬼节是万圣节,又叫诸圣节。时间为每年的11月1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
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欧洲国家法定节假日?
1、1月1日:新年(元旦),在圣诞节以前1周开始放假!一直放到元旦之后的周一。
2、1月15日: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放***1天 。
3、2月份第三个星期一:总统日,放***1天 。
4、5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阵亡将士纪念,放***1天 。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哪些礼仪传统?
***国家
中国的工艺品在这一地区很受欢迎,造型生动的木雕或石雕动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织锦或香木扇,绘有山水花鸟的中国画和唐三彩,都是馈赠的佳品。向***人送礼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习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图,因为***人不愿让女子的形象在厅堂高悬;不要送酒,因为多数***国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赠礼,一定要通过她们的丈夫或父亲,赠饰品予女士更是大忌。欧洲国家
送礼在欧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节日和喜庆场合,这种馈赠也仅限于家人或亲密朋友之间。来访者不必为送礼而劳神,主人绝不会因为对方未送礼或礼太轻而产生不快。德国人不注重礼品价格,只要送其喜欢的礼品就行,包装则要尽善尽美;法国人将香槟酒、白兰地、糖果、香水等视为好礼品,体现文化修养的书籍、画册等也深受欢迎;英国人喜欢鲜花、名酒、小工艺品和巧克力,但对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不大欣赏。
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礼品要选择适当,中国的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工艺品等最受欢迎,但字画的尺寸不宜过大。所送礼品的包装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叶也应精心打理。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的“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美国
与美国人交往,有两种场合可通过赠礼来自然地表达祝贺和友情,一是每年的圣诞节[_a***_],二是当你抵达和离开美国的时候。如是工作关系可送些办公用品,也可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艺品。在美国,请客人吃顿饭,喝杯酒,或到别墅去共度周末,被视为较普遍的“赠礼”形式,你只要对此表示感谢即可,不必再作其他报答。去美国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备厚礼,带些小礼品如鲜花、美酒和工艺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则表示你将回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方节日中的法律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方节日中的法律风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5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