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赶摆节日风俗,阿昌族赶摆节日风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阿昌族赶摆节日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阿昌族赶摆节日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阿昌族的特殊节日有什么?
阿昌族传统节日是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来源于祭祀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的一种古老宗教仪式,过去没有统一的固定日期。一九八三年四月九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农历正月为梁河县阿昌族窝罗节,农历九月为陇川县阿昌族的会街节,节日时间两天。1993年5月20日,德宏州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正式将两个节日统一为“阿露窝罗节”,并将节日定在每年3月20日左右,节日时间两天。从此,“阿露窝罗节”成了阿昌族的法定节日,并赋予了庆贺民族团结、庆祝丰收、祝福美好生活等新的含义。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陇川和潞西等县市,部分分布在保山市的腾冲、龙陵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节日里热情好客的阿昌群众身着艳丽的服饰,和着象脚鼓、芒锣的节奏,唱起歌,跳起舞,伴着一声声响彻整个户撒坝子的鞭炮声,舞起青龙、白象,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共享节日的快乐。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有:窝罗节、烧白柴、会街节、火把节、泼水节、赶摆、进洼、出洼、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
其中窝罗节是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梁河阿昌族在这一天会以蹬窝罗纪念遮帕麻与遮米麻的方式来纪念窝罗节,每年的3月20日至21日,阿昌族人集中在梁河九保乡阿昌族窝罗广场,祭祀祖先,祭祀他们的图腾青龙和白象,全民蹬窝罗。
泼水节是哪民谣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的傣历新年。
泼水节在公历的4月中旬,历时三天,除了泼水,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象脚舞、孔雀舞、游街等活动。过节时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互相洒水祝福,隆重程度不亚于汉族的春节和彝族的火把节。在西双版纳等傣族地区还有不亚于春节的假期。
今年瑞丽泼水节几号开始?
4月13日-4月15日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中国傣族节期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现已固定在公历4月13至15日。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赛龙舟、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
赞同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1日至13日
傣族泼水节,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什么是泼水节?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为“桑堪比迈”,中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将此节称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是傣历的新年。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也有流行。
泼水节起源于波斯的泼寒胡戏,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印度、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逐渐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节期因族、因地而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公历的4月中旬,即清明节前后十天左右,历时3-7天不等。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山上***集鲜花和树叶,傣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人们清早起来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人们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同时伴随着放高升、赛龙船、赶摆、诵经、跳孔雀舞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昌族赶摆节日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_a***_]介绍关于阿昌族赶摆节日风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5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