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节日文化小故事分享,闽南节日文化小故事分享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闽南节日文化小故事分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闽南节日文化小故事分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闽南春节风俗?
闽南春节习俗:
1、筅尘日: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
2、蒸碗糕:“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3、贴春联: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4、敬天公: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5、开正:除夕之夜,家里团聚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然后是跳火群。
6、贺正: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闽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拿闽南泉州来说,清明就有吃润饼的习俗,一到清明节前夕,大家争相前往西街买润饼菜或者润饼皮,自己做馅料的就买润饼皮,嫌麻烦的就买成品。
那几天,整个西街人满为患,本来就挤的街道,排满了前来买润饼的人,电动车、自行车乱串,十分危险
清明是一定要吃的,就好像江浙那边吃青团一样,不吃也没事,就是感觉这一天吃才有清明到来,要有一种仪式感来满足味蕾。
吃润饼是一种,再有就是烧金纸了,家家户户放一小挂鞭炮,在屋子的大门口烧金纸来祭拜先人。
每个地方的文化差异还是蛮大的,欢迎来纠正和补充
闽南人,对于祖先的情感可谓深厚,其对祖先的祭祀与祭奠已然成为闽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先人的生辰、忌日,以及除夕、大年初一等重大节日需要大张旗鼓的祭祀外,每年的清明祭扫,也显得非常庄重。
圭海君对闽南人清明的祭扫礼俗并不算深刻了解,大概分享一下所经历的点滴,不知道算不算是闽南的清明习俗。
在我们这,清明的祖先祭扫分成三部分,以辈分远近稍有所区分。
其一是对自家长辈的扫墓,一般是五代以内,大概是受抗日战争和六七十年代某些特别原因的影响,我们家的长辈能被我们记住的已经不多了,爷爷的老爸是解放前过世的,当时草草下葬已经没人记得葬在哪里了,而其他还记得墓地的,我们却也已经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关系了,只能随便用地名予以区分。扫墓时总是要带上锄头和柴刀,好好的修理一番,然后再烧写纸钱,压压黄纸。
而爷爷、奶奶以及爷爷的妈妈是最近几年过世的,他们的骨灰被统一安放在半山腰集资建立的骨灰室中,在刚过世的前三年里,我们都要在清明当天的凌晨,早早地准备祭拜,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守孝三年吧。
三年过后,就不用特别选在清明当日,更多的是结合大家的时间,最好选择周六日,能一家人全部上阵,也图个热闹。好在现在清明都放假了,大家也基本可以选择当日一起上山,那大概是一年中,山上最热闹的时节了,都是三五结伴,鸟语花香。
祭拜的祭品,似乎也是大同小异,鸭蛋一定要有,猪肉、泡面、罐头等等,石码一带更是一定要配上五香,与其说是祭拜扫墓,不如说是家族聚会更确切,每个墓地或者骨灰,都要准备两份,一份给先人,一份给土地公,金纸规格也是不同的。
其二是对小宗祖先的扫墓,祖先起始年代并不重要,主要看后代人数。闽南地区一般都是同姓聚落,在同一个姓氏中,因后代太多,一般有些规模的支系会自己再成立小分会,类似我们的小宗,我们的小宗男丁近百,在村里类似规模的还有四五个,年代应该不会晚于清乾隆,我看到那个墓碑立的年代大概是清乾隆早期,是他的曾孙或玄孙立的,说不定是明末清初的人物。
小宗的扫墓,***用的是轮值制,每年丁口按出生年月大小固定选择2~3人当值,当年度有生儿子或者新结婚的也要参与其中,负责该年清明扫墓贡品的准备工作和组织扫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闽南节日文化小故事分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闽南节日文化小故事分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5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