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独享节日的风俗,屈原为什么独享节日的风俗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屈原为什么独享节日的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屈原为什么独享节日的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屈原的节日习俗?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设立了一个节日端午节,以此来专门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即屈原投汨罗江殉国之日,***纷纷拿出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不要吃屈原的尸体,同时人们举行划龙舟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人们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写王字,希望得到先人的保佑等
历史这么多名人,为啥只有屈原被过节纪念?
“节”,本意就是用竹节作为碗,来就餐。
而用碗来就餐,在当时来说,就是一种比较奢华的行为,那一定是要有特殊的理由才行。
所以,人们为了犒劳自己,就要想出一些理由,来让自己奢华一顿。
这就是各种“节气”产生的原因。
那么,什么样的的理由,才能够让自己奢华,而又不亏心呢?
当然就是要与神灵相关了。
祭祀神灵,先让神灵吃掉食物的“神”,我们再吃食物的“体”,这就是神灵与我,各得其所。
小时侯过过很多年端午节,没有从长辈或老人那里听说过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楚国诗人,
后来是从历史课本里才知道有这样的描述
人民信仰谁崇敬谁,很大程度跟上层人物的传播有关系
注意,屈原是蹭了端午节的热度,端午节本来和屈原没有半毛钱关系,结果屈原在端午节跳江***了,端午节不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后期附会的而已。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所谓飞龙在天。
屈原没出生就有端午节了。
只能说屈原跳江的日子比较特殊。
端午也不是为了纪念屈原,粽子才是。
其次,并不是只有屈原被纪念哦。
就是纪念介子推。
晋文公流浪近二十年,介子推一直跟着
等到晋文公回国登基,成就霸业
介子推不贪慕名利,选择隐居
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出了个馊主意
放火烧山,想让他下来
结果把介子推给烧死了。
过节纪念的名人有很多,不仅仅只有屈原
首先我说一下中国不仅仅有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有纪念其他人的节日。只不过因为屈原比较有名,所以给人一种只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的错觉。下面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留下的;中国人每年都要在清明节进行祭祖,但是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国内的争权夺势失败而外逃。外逃期间重耳没吃没喝的,都饿得快死了。然后他的臣子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十分的忠诚。看到自家主公快饿死了,又找不到吃的。就一狠心一咬牙,把自己大腿给硬生生割了一块肉下来,和水一起煮了一碗汤。介子推就把这个肉汤给公子重耳喝了,重耳没有被饿死。到了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是痛哭流涕,感动不已。又过了十九年,重耳重新起势,回到晋国,成为来后面的晋文公。故事还没完,景文公上台了就分封诸位同甘共苦的大臣,结果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这个人也比较傲气,背着老妈就上山了,不接受晋文公的封赏。然后当晋文公想起来了,派人去山里找,没找到。手下人就出了一个馊主意“放火烧山”。然后就把介子推烧死在一个大柳树下。晋文公悲痛不已,就下令放火烧山那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寒食(寒食节)。第二年景文公去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去年的枯焦大柳树已经发芽了。就下令这天为清明节。后面清明节和寒食节逐渐合并了,就形成现在的清明节(放假三天)。
- 七夕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留下的;七夕节这个节日大家应该相当熟悉,我记得在我们小学时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做《牛郎织女》,七夕节就是因为牛郎织女来的,相传在七月七日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所以我们古人就把这一天定为七夕节,以此来表明古人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到了宋元时期,七夕节真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不过在现在,大多数人知道2月14情人节,却很少有人再过七夕节了。
-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桓景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我曾经学习过的文章,那么在古代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要以茱萸系臂,登高饮菊花酒。这个是出自梁朝吴均的《续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鶪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盖始于此。”说的是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着仙人费长房学习仙术,有一天神仙对他说,九月九日瘟疫又要来了,你赶紧回去吧。让各家人做好香囊,手上系上茱萸,登高喝菊花酒,这样就可以避灾。他照实做了,晚上回到家,牲畜全死了。于是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也是为了纪念桓景。
- 冬至节: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留下的;张仲景被我们称为“医圣”,南阳西鄂人,著有《伤寒杂病论》。东汉时期他辞去长沙太守一职回乡。到了家乡正是冬天。他发现不少的乡亲都面黄肌瘦,身体多病。又因为天气寒冷,很多老百姓耳朵都冻烂了。他就在南阳东关支起帐篷,架起一个大锅。在里面把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入锅中,煮熟后拿起来切碎用面粉包成耳朵状,称为“娇耳”,给老百姓分而食之。老百姓喝了肉汤吃了“娇耳”,耳朵也治好了,人也吃饱了。为了纪念张仲景,后面就习惯在冬至的时候包“娇耳”,这就是我们现在吃的饺子。
韶光易逝,岁月变迁。经过近代以来的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再次强盛。但是欧美各国的文化入侵让人防不胜防。国人很多人知道西方的情人节,却不知道咱们的七夕节。知道西方的圣诞节,却对于春节逐渐冷落。但是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传统文化,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会牢记每一个中国节,了解每一个中国节。
�H�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屈原为什么独享节日的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屈原为什么独享节日的风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65615.html